知识梳理:
评课交流
同课异构,思维摩擦产生火花,助力教学结晶。
本次教学课堂评课交流,前辈老师们各自说了自己的想法及建议,使得本节课的结构思路等更上一层楼。以下为几位前辈老师们的想法及建议。
杨老师:课堂中一个教学环节可以这样改,给出材料(薰衣草生长习性)——西欧(法国普罗旺斯)种植——迁移至我国新疆伊犁河谷(为什么?即市场等因素),从前面着手分析探究,后要去建模,归纳总结出相应农业区位因素。
潘老师:相应的细节处理,如薰衣草的生长习性这里可以直接得出相应结论,还有在寻找我国“普罗旺斯”这个环节上可以给同学们更多的时间思考,以及相应的提问应更有指向性。
邹老师:本节最终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比较零散,驾驭不太好,还有难度的把控上其实应稍稍降低一些难度。还有比起采用课外的案例,直接采用课本的案例是否更能让同学们理解吸收知识。还有相应问题的分析应更加透彻,不能模棱两可。
黄老师:在喇叭状地形的引导解释上,是不是直接抓住河谷来解释切入会比较好,或者怎样处理会更加顺畅一些。
马老师:在材料的引导探究上,应更细致一些,例如应如何从材料中找出热量、水分条件——气候图例——夏季炎热干燥——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好等。
……
教学反思
好的一节课,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经过本次同课异构,我学到了许多的东西,经过组内前辈教师们的指导帮助,我感到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反思。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新疆伊犁河谷薰衣草产业的种植——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归纳——农业区位选择决策。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试图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本节课尝试了“一案到底”方式,即将本节课的知识融入新疆伊犁河谷薰衣草产业这个案例中,通过引导,带领学生学习分析该案例,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从本节课的课堂效果和学习效果来看,本节课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也较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反思,需要后续去改进。本次教学中采用了“一案到底”,由于本人教学经验不足,对于案例的驾驭不太好,较零散,相应的细节处理如薰衣草的生长习性这一部分知识应直截了当的给出结论,但在上课过程中停滞,耗费时间;相应材料的迁移:从法国普罗旺斯迁移至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其中原因未分析透彻,在寻找我国的“普罗旺斯”未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且提问的语言应更具指向性;同时在相应的难度把控,问题解释上没能做好,在“喇叭状”地形中分析处理上讲难了,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
总的来讲,本节课是较好的一个尝试,通过前辈师傅们的点评,我学到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身在教学把控上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上及时改进。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是我们全组老师们的智慧结晶,在前辈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感到受益良多。他们的渊博、细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我要向他们不断学习。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百高路9号
电话:0776-2824142
邮编: 533000
学校公众号